何谓“家”?
狭义上看来,便是我们肉体与精神的归所,是与亲人一起构筑成的集合,而将其放大,直至囊括入“社会”“人类”等元素,这个概念就会变得广远,届时,“家”这一名词便意味着人类的统一体,或者说,社会的围观化。
正如五千年历史文化中孕育出的家训,家主对后辈的箴言也体现着一个家族的处世之道。以小见大,将个人乃至家族的行动与社会相联系,这便是我在这几则家训中受到的最直观的震撼。
《钱氏家训》中,以“利天下心谋”为核心,体现的意义便脱离了个人与狭义的“家”,将“社会”的兴衰纳入怀中,其家主能以此为心意,并以此为训,家族为此规范己身,这也正是为“家”立心的不二典范。
由此可得出:为“家”立心,即在治家生存的同时,不忘天下大义,为人类共同体,为“人类”这一集合去追求、奋斗,以安邦定国为己任,将“人类社会”视为“家”。
其实无非是心怀天下之类的云云。这委实是一个老生常谈,甚至老掉牙的话题,但这是每一个时代都必定强调的永恒命题,着眼于当今时代,我们也将明白翻“旧账”的必要性
当今时代,太多人将目光放在自己的利益上,也因此变得浮华而躁动,开始厌弃生活着的社会环境,于是各路文章“物欲横流”“灯红酒绿”类的词用得毫无羞涩,看似着墨于社会弊病,实则眼中只有自己,现如今,时代在进步,党建设一百周年越来越接近,此时此刻,我们更应该挑起时代的大梁,不因个人得失而愤世嫉俗,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为信念,以推动世界格局革新与人类发展为己任,谋“在天下之利”,为“社会”立心。
做新时代的担当者,需要在辛勤劳动,务实苦干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,对我们来说,唯有读书一途,所谓“使之易习而可贵,无过读书也”这句话的道理通达明了,我们只有抓住读书这一机会,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,学有所成,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,
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曾说:只有当我们选择为整个人类的事业而奋斗的存在方式时,这样,身上的重担便不能把我们压倒,眼前的困难也不能使我们屈服,我们将不再为了一个人而欢乐或痛苦,而面对我们的骨灰,高尚的人们流下热泪。
为“家”立心,为“社会”立心,为“人类”立心